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石雕獅子藝術發展的推動力
發布時間:2014-08-18 08:01:18 閱讀:4308
中國石雕獅子藝術的發展,是與它的實用功能分不開的。東漢時期,中國陵墓雕刻獸類造型中石雕獅子的形象開始傳入,它是繼承了秦代和西漢寫實和理想化的雙重形象。因此,東漢的石獅既帶有當時古拙質樸的時代氣息,又有其激昂、矯健的鎮墓功能。南朝帝王貴族陵前的石獅(獸),增強了其鎮墓功能。此時石獅(獸)的造型既突出了它的守衛職責又顯得精深博大。又因受到當時佛教思想的影響,在裝飾上顯得奇橘瑰麗。到了唐代,石雕獅子作為皇陵前的守衛更為規范,石獅成了帝王的化身,因此獅子的形象顯得雄強壯實,四肢夸張,昂首穩健,凜然不可侵犯,身上神瑞化的裝飾統統去掉了。
到宋代以后,石雕獅子的實用功能擴大了。它不僅僅作為陵墓、宮殿、寺廟、衙門前的守衛,在民間的娛樂活動中也出現了獅子的形象。因此,石雕獅子的造型從雄強博大逐漸往喜慶吉祥、溫順和善方面靠攏了,獅了的裝飾氣味得到了增強。綜上所述,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中國石獅子藝術開始于東漢,盛行于唐代,定型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中國石獅子各時代的藝術形象,體現了當代的時代特色、民族精神和實用功能,是中國民旅傳統造型手法,民族的精神、意念、理想與真實生活形象相結合的結晶。據北魂時期的記載,人們看到大漠上的真獅形象,感到中國塑造刻畫的獅子與真獅之間體態不符,還專門撰文指出這個差異。此后,歷代文人也多次提到這個問題。確實,中國獅子的造型和自然界中的真獅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同西方藝術家們存表現獅子的藝術手法上也迥然不同。
中國石雕獅子的造型與真獅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的原因是到了漢代以后,石獅子雖不斷傳入中國,但進獻的數量畢竟有限,再加上路途遙遠艱辛,猛獸運輸極為困難,因此能如期到達中國的寥寥無幾。然而,這種巨大而兇猛的異獸傳入中國卻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和興趣,有許多藝術家躍躍欲試,為其造象,但由于這種猛獸大多飼養在帝王宮苑之內,平民百姓很難見到。因此民間藝術家們只能根據傳聞進行創作。他們對石獅充滿了神異感,認為它是能“食虎豹”的“殊方異物”。他們根據自己所熟悉的虎、豹、馬等動物形狀,抓住猛獸張牙舞爪剛健兇狠的基本特征,憑借書籍中的記載和傳說,發揮了自己的藝術想象力,運用取舍、集中、夸張的處理手法,進行理想化的藝術塑造,這樣塑造出來的石雕獅子形象和真獅就必然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另一方面,民間藝術家們都有一套古代老祖宗“圖騰”式的造型藝術手法,他們對石雕獅子采取了浪漫而神瑞化的裝飾,突出地表現石雕獅子的威武、強健和兇猛的氣質,有的在獅子的肩上添一雙飛翔的翅膀,有的在石獅子的頭上飾以單角或雙角,有的在獅身上飾以云紋或火焰,以顯示其無限的神威。由于這些裝飾,使獅子變得怪異起來,稱呼上也紛亂不一,有稱石雕麒麟的,有稱辟邪的,有稱天祿的,有稱扶拔的,特別是南北朝時期,這種神瑞化的裝飾更為突出,以至人們認為這段時期的石獅形象,實際上是根據獅、虎類猛獸想象出來的神獸。隨著印度佛教的傳入,更把獅于神化起來,認為它是高貴尊嚴的“靈獸”,強化了它的護法避邪的作用。在《玉芝堂談薈》就有“釋家以獅子勇敢精進,為文殊菩薩騎者”的記述,在石窟的佛臺上,常??逃幸粚ι袢鸹氖{,把佛陀說法稱為“獅于吼”,其佛壇座稱“獅子坐”。石獅身上的這些神瑞化的怪異裝飾,一直到唐代才一去掉,開始形成了石獅的造型,這種形式一直左右著以后的石獅造型,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文彩和格調的傳統石雕獅子形象。
版權屬于: 長城石雕 (http://www.uyzm.com.cn/)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內容 | |
用戶名 | |
聯系方式 | |
驗證碼 | |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