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最新文章
相關產品
石雕佛塔經幢雕刻樣式和浮雕內容是什么
發布時間:2013-11-10 08:00:35 閱讀:14534
對于題材和材料的選擇,在佛教建筑裝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它不僅體現了各個時代的審美風尚,更從文化觀念的角度反映了古代社會的藝術觀。因而,探討古代石雕佛塔經幢裝飾題材、材料及工藝的分類,對于我們深入了解石雕佛塔經幢浮雕裝飾技藝與特點有著重要的意義。
石雕佛塔經幢豐富多樣的題材
石雕佛塔經幢上的浮雕人物眾多,有佛像、菩薩、力士、天王、飛天、樂伎等形象。釋邇牟尼佛像是遼塔浮雕的主要題材,如北京萬佛堂花塔、萬部華嚴經塔、大明塔等佛塔上面都雕有釋迦摩尼佛像。萬佛堂花塔在東北面的假窗上端,并排端坐兩尊佛像,左邊的是多寶佛,右邊的是釋迦摩尼佛。據說,多寶佛是東方寶凈世界的教主,他曾經發過誓愿,涅盤后全身置于寶塔之中,如果后世有佛在說《法華經》的時候,安置他舍利的寶塔就會從佛面前的地下涌出,為佛作證明,以證明佛對法華經》的講解是正確的。后來,當釋邇牟尼在講解《法華經》時,從他面前的地下就涌出一座寶塔來,因此,多寶佛一般都是和釋邇牟尼一起出現,單身出現的極少。
遼時期的石塔佛像左右有兩脅侍分別為普賢和文殊菩薩。普賢是梵文samantabhadra(三曼多跋陀羅)的譯音,又譯作“遍吉”。普賢為釋逝的右脅侍,佛教里說他專司“理德”,表“大行”。普賢坐騎為六牙白象,《普暇經》中說:“菩薩便從兜率天上垂降威嚴,化作白象,口有六牙。”六牙白象原為菩薩所化,以示威嚴。文殊也是外來語,全稱“文殊師利”,他是釋迎佛的左脅侍,專司“智慧”,表“大智”。文殊的坐騎為一青獅,以獅子勇猛,表示菩薩智慧威猛。文殊象征智慧,普賢則象征著真理,他們隨同釋迎牟尼一起宣揚佛法,普度眾生。所以,在古代的石雕佛塔經幢上不僅供奉釋邇牟尼佛,而且同時也供奉著這兩位菩薩。
在古代的石雕佛塔經幢佛教藝術造像中,除了要塑造釋迎牟尼佛、菩薩之外,天王、力士塑像也是必不可少的。天王和力士本是古代印度神話傳說中天上的神人,也就是早期婆羅門教或民間信仰的神人。當佛教在印度傳播、發展起來以后,便依據其教理、教義體系,把力土、天王這種法力無邊、力大無窮的神吸收到佛教藝術中來,作為弘揚佛法的守護神。
飛天也是石雕佛塔經幢上常見的浮雕形象,一般在拱形門嵋之上。飛天梵名鍵撻婆(夭歌神)又名緊那羅(天樂神)。其主要職能是供奉佛陀和天帝。因能歌善舞并能發出香氣又叫香音神。
除了佛教人物之外,古代石雕佛塔經幢上還有眾多的樂伎浮雕,如藥師塔砌壺門內雕有吹簫、彈琴的樂伎浮雕像,在盒的兩側,各雕刻有呈舞蹈姿勢的舞伎,她們隨著樂曲的旋律翩翩起舞。除此之外,遼塔浮雕還有尋常百姓的形象.
古代藝術家們用高超的技藝,將人物浮雕雕塑與建筑形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人工的營造出西天佛國神圣的藝術氛圍。
版權屬于: 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在線留言
留言內容 | |
用戶名 | |
聯系方式 | |
驗證碼 | |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