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漢代雕刻的研究現狀方法以及整體特點和精神氣質
發布時間:2014-01-09 00:00:18 閱讀:6585
研究現狀
國內對漢代雕刻的研究成果主要分為四個角度:一,美術史方面,王子云的《中國雕塑藝術史》、張光福的《中國美術史》、顧森的《秦漢陶俑》及孫振華的《中國雕塑史》和陳少豐的《中國雕塑史》等對漢代雕塑與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作出分析;二,美學方面,李澤厚、劉綱紀《中國美學史(先秦兩漢編)》、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徐華《兩漢藝術精神擅變史》及莊天明、吳為山主編《西漢木雕》等對漢代雕塑作出了美學評價和歸納;三,藝術實踐方面,傅天仇的《秦漢雕塑的藝術特色》、劉士銘的《秦俑、漢俑的創作方法與風格》、滑田友的《傳統與繼承一四川訪古隨感》等對漢代雕刻的造型手法和藝術風格作了總結;四,比較研究方面,常寧生的《權力與榮耀》將古羅馬雕塑和漢代雕塑作比較,從審美觀念、主題思想、文化功能、形式風格及材料工藝等方面指出了兩者的相同點和差異性。但對其藝術特色的分析不多。國外對漢代畫像磚和畫像石有較早的研究,對漢代整體雕塑藝術的研究卻少之又少,英國人弗萊明的《世界藝術史》也只是做了一般性的記載,德國人雷德侯的《萬物》從實踐角度談及到漢代雕刻的模制方法。
研究方法
以上分析看來,從實踐角度對漢代雕塑風格進行研究的成果并不多,更多的是史論角度對漢代雕塑進行理論分析一記載。因此,筆者嘗試從一個雕塑創作實踐者的角度去研究歸納漢代雕塑語言風格和精神氣質。通過文獻考究、圖像研究、類型對比等研究方法的運用達到對漢代雕塑雄渾寫意風格的細致而全面的認知。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展開分析總結:第一,從宏觀上對漢代雕塑的藝術特色、語言方式和精神氣質進行分析把握;第二,從霍去病墓前石雕的樣式特征和形成背景進行個案分析;第三,以霍去病墓前石雕來研究分析雄渾寫意風格特質;第四,將霍去病墓前石雕風格與秦俑、南朝石刻風格進行比較研究;第五,分析漢代雕塑風格對后世古代、現當代雕塑創作的影響。最后對漢代雕塑風格做一個基本的總結。
漢代雕塑造型的整體特點和精神氣質
藝術特點
漢代王朝歷經四百余年,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力一而,都創造出了輝煌的成績,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是一個轉折點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各類藝術皆有顯著的發展,雕塑作為造型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類,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至今還有許多優秀的作品遺存。而出于漢代雕塑時間周期長,地域范圍廣以及功用和題材的多樣化,造型語言形成了較為豐富的藝術表現特色。總體概括起來為三大藝術特色:注重寫意性、強調主觀感和回歸原始性。
注重寫意性
宏觀上來看,漢代雕塑在題材、功能、時期及地域分布上都有很多不同之處,但在藝術表現手法上卻有著共同寫意性特點。這里所講的“寫意”是指雕塑作為一種表達情感的語言,強調的是一種意象精神的表達,作者進行雕塑創作時以表達_己的感受、意識和情感,而不是忠實地模仿、機械地記錄和復制自然。這是一種對“乘運氣,騎円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境界追求。此處的“寫意”并非通常意義上講的“寫意”,前者指的是一種整體綜合的語言,后者是一種相對于寫實語言的另一種表達手法。漢代雕塑的寫意特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神態表現漢代雕塑在表現對象的時候,主要是運用寫意手法,強調每個事物的意象味道的表達,追求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追求事物外表。以霍去病墓石雕中的《伏虎》為例,作者通過對石頭的雕鑿線刻塑造出一個機警待發的叢林老虎形象,沒有過多的雕刻老虎的紋飾、胡須等細節,而是注重整體的神態氣勢。還有漢墓俑,作者在創作時同樣是關注整體的俑的動態韻律感,強調事物觀者心靈上的真實感:從舞女曼妙飛動的姿態到說唱俑手舞足蹈的動勢,從強壯有力的戰馬到溫順可人的羊黑,都體現出雕刻工匠們對生活中事物神態的觀察入微。這種關注事物內在生命形態的藝術創作出發點彰顯出了漢代雕塑的寫意風氣。
版權屬于:嘉祥縣長城石雕廠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石雕貔貅有公母之分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